第428章、五策定南洋-《光宗耀明》
第(2/3)页
哄得他们开心了,再说几句吉祥话,总会多一些赏钱。
卢象升还真被他唬住了,毕竟说得像模像样。
阿胶确实是驴皮熬出来的,象胶相比也是如此。
只是从南洋漂洋过海运回来,拿来包在车轮上减少颠簸,是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不过他也只是先在心里这么想着,到了先师大书楼那里就看着这边不少人力车夫。
他们都等着拉明华大学院和到先师藏书楼来看书的士子客人或者他们的家眷,隐隐听到他们说什么我家小伯爷,卢象升又若有所思。
老实说,眼前这人力车行只怕也赚不到太多钱。这些车子造办时居然还先用上了从唐山那边炼出来的新式好钢,自然都造价不菲。
背后既然又是勋戚,那只怕又是皇帝的要求:就算眼前没多少赚的,但就像管事掌柜给底下人画大饼,皇帝只怕也给勋戚们画了大饼。
他不再想这些,走入了先师大书楼的门。
这里其实就是原先的孔庙。
但是自从泰昌十年皇帝南巡定了下来再议夫子封号,随后其实就确定了下来,只称至仁先师。
随后自然有一些论述,总而言之过去就议过不少,嘉靖朝大礼议时就被拿出来发挥过——夫子本人都反对被塑像崇拜。
最后是泰昌十二年皇帝定了调:塑像是为纪念,年年几次大礼祭祀则不必,反而要发扬夫子教书育人的功业。
因此有了各地孔庙改为公共藏书楼的旨意和政令。
“至仁先师日日得见后世读书人勤读不辍,胜过岁岁顶礼膜拜而不思精进学问。”
于是北京城里的孔庙变成了先师大书楼。
对许多有心求学却苦于书籍精贵的读书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公共藏书楼是能够凭民籍出身状进去读书的,若要出借则另需押金,并按时日收取一些费用。
比自己买一册要便宜不少。
对卢象升来说,他倒没有拮据至此。只不过北京城里的先师大书楼,据说仅次于紫禁城内大书楼和通政学苑大书楼,藏书种类及数量与北京大学院、明华大学院差不多。
不是这两个大学院的学生,自然只能到这先师大书楼来求阅一些稀少书籍。
先师大书楼里没有的籍册,那只怕就是事涉军国机密,又或者并未刊印、只是民间手卷。
卢象升是过来找西洋、南洋、东洋风土籍册的。
他总觉得,以陛下、袁相这些圣君贤臣的眼界见识,如此注重海陆两面的军备,必定有更多的考虑。
眼下京城议论纷纷,会试考题或者早已定好,但焉知殿试时陛下不会以此为题?
此时此刻,紫禁城内的朱常洛仍旧沉浸在马六甲城重回掌控的高兴情绪当中。
“从伏波侯所呈详细战况来看,只要将士熟悉战法、战舰和兵备不松弛,短时间内西洋战舰定撼动不了镇洋级战舰!再有二三十年,大明有了蒸汽铁甲舰,那就更加稳如泰山!”
他的面前,田乐笑着点头,熊廷弼则说道:“旨意传告山东、河南、淮扬,举子无不叩谢天恩。去得及时,不然许多举子眼见赶不及,只怕就要待雪化后打道回府了。只不过……”
“说吧。”
熊廷弼看了看田乐:“老相爷等着选人筹谋东洋基业,臣这边也要选人去南洋充任新港宣尉司诸官。南都报来,肯下南洋为官者不多。商贾之家,平民百姓,下南洋是为逐利、谋生机。读书人嘛……”
特地推迟了一个月等举子们赶路,就是因为想在这一批新科进士中侧重多挑选一些人,鼓励他们将来去东瀛、去南洋。
第(2/3)页